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填土改地,日本人一手打造的西門町】

西門紅樓


根據資料顯示,日據時期有高達86%日本人居住在台北城內,鄰近台北城的西門町更是其一手填土改地打造出來的日本人生活圈。

Ramble Taipei 漫步台北專訪了西門紅樓文史工作室負責人黃永銓,帶著我們瞭解日人所打造的西門町以及西門町裡為什麼會蓋了這麼多佛寺與神社的歷史故事。

西門町原為一沼澤地,當初只有長沙街(原名新起街)一直到漢口街有店家,現今所見之成都路、武昌街及西寧南路為沼澤地。由於當時的淡水河時常氾濫,往往只要漲潮就會一路淹到西門城牆處,現今的西門町因為是沼澤地,成為漲潮與淹水時的緩衝區。

填土改地、創建西門町

日本政府曾於1900年公布台北城內市區計畫,其中寶成門(西門)周遭地區規劃為一橢圓型的公園及八角堂(1908),也就是現今的西門紅樓。

為了替在台的日人尋覓一適合的居住空間,日本政府在已發展的艋舺與大稻埕之間,在銜接台北城內商業區與政治中心總督府等因素的考量下,決定當時淡水河邊至西門城牆處的沼澤填土改地,並規劃日本人居住的處所。

就地理位置的選擇而言,日本政府與清廷設置台北城有著同樣的考量,就是兩大繁榮區之間取得一平衡點,並設法銜接兩大繁榮區塊。

1914年起,日本政府展開了為期三年的填土改地工程。現今的西門國小校園西側靠近成都路的圍牆內,有一塊比人身高還要高的「埋立地紀念碑」。「埋立地」是日文的填土之意,石碑全文以日文記錄,說明填土工程的始末、整體工程費用以及所用的時間。

填土後產生的新土地,搭配原城內的大型娛樂場所,使得西門町逐漸成型,像是台北座(1897)、榮座(1902年,現為新萬國商場)、世界館(1920年,現為誠品116、真善美戲院);另外還有現代化市場的八角堂(1908年,今西門紅樓)以及位於成都路上的專供日本子弟就讀的「台北市第五尋常小學校」(1915年,現今西門國小)

1922年,「西門町」正式出現在台北地圖上,同時也是日本人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一應俱全的地方。


 
位於西門國小內的埋立地紀念碑


八角與十字造型的西門紅樓

西門紅樓在清朝時原為一臨時的市場,日本人來了之後將其改建為八角型與十字型的現代市場。當地的耆老曾提到西門市場原為一亂葬崗,包括過去頂下郊拼、漳泉械鬥以及閩客械鬥時傷亡的人,多葬於此。民國94(2005),西門市場曾有次重要的整修,當時曾發現一些墓碑以及破碎的磚瓦,也映證了耆老的說法。

建築外觀以紅磚造型為主、輔以白色飾帶的西門紅樓,係建築師松崎萬長所設,屬於德國式建築。由於日本人知道該地原為一亂葬崗,因而採用東方八卦的八角造型以及西方十字架的十字造型,用以避邪與祈福1908年落成時,西門紅樓命名為「新起街市場」;1920年市區改正計畫後,改稱「西門町市場」。

紅磚輔以白飾帶的西門紅樓
事實上,日本自1895年占領台灣後並不順利,大、小天災不斷。1899年鼠疫自澳門傳自台灣;19021906年發生霍亂及天花;1912年則發生暴風雨,都死傷慘重。為了使日本在台子民平安順遂,篤信神明的日本人在西門町裡就蓋了一座神社及四座佛寺,包括:稻荷神社(1911)、弘法寺(1910年,今台北天后宮)、法華寺(1919)、西本願寺(1932)以及東本願寺(1936)

或許有人認為設置神社與佛寺是皇民化台灣人的過程之一,但除了皇民化以外,還有一部分原因在於日人面臨初期殖民統治台灣的不順遂,想祈求神靈的庇佑。

稻荷神社

西門紅樓前曾蓋有稻神社,祭祀倉稻魂命,也就是日本掌管財富、守護農業生產與民眾生命之神,神社前有對石雕狐狸。

二次大戰期間,稻荷神社曾遭500磅的炸彈轟擊,國民政府來台後,於民國40(1951)拆除,拆除之後四、五十年,西門町周遭並不安寧,都曾遇過祝融。一輩的人為是稻荷神社的狐狸到處放火所致。據聞,曾具有陰陽眼的人還看過狐狸在西門紅樓二樓跑來跑

現為台北天后宮的弘法寺


弘法寺係日本真言宗高野派傳來台灣的日本佛教宗派,日本戰敗後,弘法寺和尚攜缽返國後,艋舺新興宮經申請同意後在該地復廟,現為台北天后宮,裡頭同時奉祀媽祖與弘法大師


台北天后宮

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台灣別院」。黃永銓表示,由於艋舺為台北的發源地,發展的時間較早,因而當地居民不僅強悍也較排外。

日本當初在近艋舺處設置西本願寺與其旁樹心會館辦幼稚園,其目的在於透過宗教與教育的方式,來感化與教化艋舺人。這座西本願寺可以說是除了日本東京本寺外最大的別院,很可惜於民國64年時燒毀了。目前西本願寺仍遺留的遺跡為本堂基、參道、御廟所平台、地窖、輪番所、鐘樓及樹心會館等。

黃永銓回憶道,他至今仍對於當天烈焰沖天的大火印象深刻,巧合的是當天也是蔣中正先生辭世的日子。

西本願寺鐘樓

消失的東本願寺

台北原也有一座東本願寺,原選址於城內地區,後落腳於漢口街、昆明街、西寧南路及武昌街等街區所圍起之處,範圍廣大由於信眾多為生意人,較為有錢,東本願寺的造型類似清真寺的圓頂造型,相當美輪美奐

由於東本願寺本身有圍牆,建築物又蓋得像銅牆鐵壁,國民政府1949來台,警進駐於此黃永銓說,當時多用來做為審判白色恐怖時期的罪犯,警備總部撤出後,政府決定處分那個地方的財產當時分做三個標案出售,也就是後來的獅子林商業大樓六樓西門大樓與誠品武昌店。

曾做為教化艋舺民眾幼稚園的樹心會館

採訪後記
黃永銓自小在西門市場長大,小時候覺得自己怎麼會住在這麼破破髒髒的地方,長大承接家業花店生意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站在家門口看到中廣記者李季準帶人來拍攝西門紅樓的紅磚,那時才開始注意西門紅樓的造型與紅磚式樣也激發起自己研究西門紅樓歷史的好奇心。


黃永銓認為人很容易忽略周遭的人、事、物,從沒想到原來自己是住在一塊寶地上。在古蹟專家李乾朗老師鑑定西門紅樓報告出爐的隔年,黃永銓成立了文史工作室,開始訪問當地的長輩,並請教當時整修紅樓的專家學者,進而發掘紅樓在學術、藝術及技術方面的價值,同時也讓黃永銓一頭栽進了地方文史之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