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歷史就像故事一樣,聽著燁子講北投故事】

北投溫泉博物館
位於台北市最北區的北投,擁有著得天獨厚的青磺溫泉,當我們坐著捷運,聽著車廂廣播著「巴島」(北投的台語發音)時,更令人好奇著這個特殊地名背後的歷史。

為了進一步探究北投的歷史,「Ramble Taipei 漫步台北」特別找了虹燁文史工作室負責人楊燁,為我們解說北投的歷史與文化。

虹燁文史工作室負責人楊燁先生,從小喜愛歷史與繪畫曾經以一幅手繪『北投溫泉歷史地圖』,獲得國科會「數位島嶼」典藏肯定。

北投地名的由來

楊燁表示,當初的平埔族人為了尋找新的獵場,來到了北投地區,發現這裡的溪水與其他地方的溪水不太一樣,是有溫度的水,因而不斷地溯溪而上,最後發現有個地方的水特別地燙,這個地方也就是現今的地熱谷所在。

平埔族人認為,此處水溫很高,還瀰漫著許多煙霧,一定有法力高強的女巫在其中施法所致,因而稱其為「Ki-pataw」,也就是「女巫」之意,平埔族人的發音相當接近於台語發音的北投「běi tóu」。

平埔族人發現了北投溫泉,卻是在日本人手中發揚光大。就溫泉的種類而言,北投的溫泉屬於青磺溫泉,目前世界上只有北投與日本的秋田玉川溫泉等兩處屬於青磺溫泉,相當珍貴。

楊燁指出,到北投千萬別講「洗溫泉」,這樣會被當地人笑。北投人的正統講法為「浸磺水」(台語發音),而且講求步驟,必須先把身體洗乾淨後再浸到溫泉裡放鬆、享受,也就是所謂「泡湯」之意。

地熱谷:平埔族人認為,裡面有法力高強的女巫

北投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

第一家在北投成立的溫泉旅館,可以追溯自西元1895年日人平田源吾成立的「天狗庵」。很可惜的,目前僅留下當初以卵石堆疊的石階,若就位置來推斷,「天狗庵」相當接近現今加賀屋溫泉旅館的位置。

由於當時的溫泉旅舍並未架設溫泉管線,因此民眾要泡溫泉都只能在外面的浴場或浴室,或者到北投溫泉溪泡湯,之後再到溫泉旅舍住宿或休息。而所謂到溫泉溪泡湯,就是不論大人、小孩、男男女女等都沒穿衣服,利用自然溪流泡溫泉,也就是我們一般所稱的野溪溫泉。

楊燁表示,大約在19011902年左右,當時有日本警察認為,台灣已是大日本帝國所統治的地方,應該具備文明與文化,民眾怎麼可以傷風敗俗地不穿衣服在野外跑來跑去呢?因此民眾被禁止到野溪泡湯。

沒有了免費的野溪溫泉,民眾也就不到北投泡湯,連帶造成北投溫泉業者的生意一落千丈,使得溫泉業者聯合起來整頓北投溪,這條溫泉溪從此開始有些遮蔽與屏障,不會再有民眾光著身體跑來跑去的情景,官方因此再度開放溫泉溪泡湯。這是北投公園最早開始發展的雛型。
北投第一家溫泉旅舍「天狗庵」,目前僅剩石階

台灣最早的公共浴場

「湯瀧浴場」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公共浴湯,一開始是由日本軍方開設,主要提供日本軍人療養使用,因此只設有男湯,現今的男湯也就是當初最古老的樣貌;後來,由與官方關係密切的民間團體接手。

北投當初只有這個公共浴場,北投溫泉業者於1902年整理北投溪時,將其增設一些屏障,稱為「湯瀧浴場」,湯指的是溫泉,瀧則是小瀑布之意;後來為了與1913年完工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區隔,才改名為「瀧乃湯」。

台灣最早的公共浴場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於1913年由日本官方興建,是仿照日本靜岡鄉伊豆山溫泉而興建的,可以說是當時規模最大、最華麗的公共浴場。1923年時,為了讓當時的裕仁皇太子來北投時能有個「御休所」,因而擴建公共浴場的東南方。1997年被列認為古蹟,並整修為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為兩層樓的和洋混合建築,一樓由磚造及鋼筋混凝土構成,二樓則為木造的日式風格,這也是當時相當流行的建築風格。

一樓磚造部分,裡面設有一個大型的古羅馬式浴池,由圓拱列柱圍起,並在西側牆上鑲嵌彩繪玻璃,每天只要夕陽西下,就開始進入大浴場的魔幻時間。夕陽透過彩繪玻璃,照射在溫泉水上,形成彩色溫泉;彩色溫泉水再折射至白色的牆面與列柱上,使得古羅馬式浴池瞬間轉換風格,泡湯成為一種華麗而浪漫的享受。

可惜的是,當時這個大浴池僅供男生使用,女生只能另外在其他地方泡湯,而且沒有彩色玻璃的設置。目前由於古蹟維護不易,再加上北投的溫泉含有硫磺,會對古蹟造成侵蝕,因而目前封閉了這個大浴池,另行在外面開闢露天浴場。
溫泉博物館一樓古羅馬室浴池

二樓木造的大廣間為泡湯後休憩的地方,楊燁說,日本人在此設立北投溫泉浴場,是考慮過地理環境與方位。北投溫泉浴場的西邊為北投公園,會看到裡頭的噴水池,而噴水池在當時為進步的象徵,再加上台灣在日本人統治前並無公園,只有私人的亭園。北投公園則過去則可看到1916年建立的新北投火車站、關渡平原,更能遠眺觀音山,視野相當遼闊。



溫泉博物館二樓木造大廣間

北投的特殊產業-「叫歐兜邁」

除了溫泉旅舍,北投還有個相當特殊的產業,被稱為「摩托車限時專送」,當地人則叫做「叫歐兜邁」(歐兜邁為日語autobike的發音)

楊燁表示,在溫泉業鼎盛時代,「摩托車限時專送」的業務多半是接送小姐到溫泉旅舍,但因為北投的地形為一小山區,有些坡度且道路彎彎曲曲,因此有時候也會接送當地居民,例如居民到市場買菜後,也會「叫歐兜邁」來接送,既可幫忙載菜,也可載居民回家,相當方便。楊燁小時候曾因上學快遲到了,家裡人會「叫歐兜邁」幫忙載送到校。


北投漫步建議

楊燁表示,北投是個適合漫步及慢活的地方,若要到北投漫步泡湯的話,建議有兩條路線。

第一條是從北投捷運站走到新北投捷運站。北投火車站是1901年興建完成,新北投站則是在1916年完成,兩者相差了15年,最早來北投泡湯的民眾就是從北投站走到新北投站。


北投與新北投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方,兩者的交界在磺港溪,在未興建新北投火車站前,過去新北投叫做「磺港後」,意指磺港溪的後面地區,一直到1916年設立新北投火車站,才被稱為新北投。而目前磺港溪已被水泥覆蓋,成為停車場。

若從北投捷運站出來,沿著光明路走,可以欣賞街上依稀可見的老房子與老街痕跡,讓人想像著北投過去發展的歷程。

接著會行經北投市場。北投市場可以說是台北市屬一、屬二的大市場。自日本時代開展的新北投溫泉事業,需要市場提供旅舍的餐飲食材,因此北投市場與新北投的溫泉旅舍自然而然形成一個供應鍊;再加上1901年完成的鐵路運輸,使得淡水的海產漁獲類也可藉此運送到北投市場

第二條路線則是從新北投捷運站出來,穿過北投公園後,到達溫泉博物館。

採訪後記

投入文史工作20多年的楊燁,認為歷史就像故事一樣,令人著迷文史工作像拚圖一樣,儘管楊燁已蒐集了上萬張的北投老照片,但他總覺得少一塊,永遠拚不完。楊燁謙稱自己自小不愛唸書、也不會唸書,卻在沒拿任何小抄的情況下,如數家珍地講述著北投的歷史,整個採訪過程像是在聽北投的溫泉故事,精采又過癮,令人忍不住開始規劃自己的北投溫泉之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